close

蘇花公路七公里處的猴猴坑,猴猴溪自此發源,在中央山脈的起伏中拐出了一條小徑,涓涓的向北流去。猴猴溪並不是條大河,它的蹤影又藏匿在神秘的深山中,並不是每一個與它為鄰的人家都知道它的名字。但是清代波折不斷的北路,也就是蘇花古道,的的確確是溯著猴猴溪一路入山,再由猴猴坑一路突出到海邊的山崖,繼續南進。

猴猴溪流經的山谷並不像中央山脈那般孤傲令人敬畏,這些山峰不但終年常綠,還能隨著天氣的轉變、時節的遞嬗,與清澈的溪水交織成不同的世外風情。六月是豐富的季節,猴猴溪畔的沼澤地和山壁上開滿漫山遍野的野薑花。溪流帶來緩緩的暖風一波一波地吹動著花海,花香鑽入衣襟,滲入髮隙,讓人們的視覺和嗅覺都愉悅和滿足。巨大的山蕨和姑婆芋閃著點點水珠搖擺著身軀,沿著溪岸鋪出了一片涼蔭,紡織娘在溪水中凸出的石頭上暫棲。眼尖的人還可以偶然一瞥溪底透明的小魚小蝦在點點日光下閃身而去,只留下一抹驚喜。

半山緩坡上還留有數十年歷史的老屋,柴門深鎖,春聯經過不知多少寒暑早已不見字跡,石板堆成的外牆卻依然固守著家園,沒有半點縫隙。枯葉落滿了屋瓦,前庭覆蓋著厚厚的青苔,房子的主人或許搬到比較外面的蛙仔湖一帶去了吧!猴猴溪在蛙仔湖出山,隨即匯入白米溪,朝北奔流再東轉入太平洋,當年有重兵駐紮的蛙仔湖營址早已無存,溯猴猴溪而上的古道路基也因豪雨沖刷而流失殆盡,百年前開路者的辛酸血淚正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為人淡忘。但是當他們開路至此也一定感受到猴猴溪與眾不同的活力,藉以撫慰他們疲憊的身軀,稍解思鄉的心情。


*****



這是一篇舊文,是高三準備聯考時眾多短文習作其中之一,也是我自己很喜歡的一篇文章。
這當然是與蘇花古道緊緊相連的。

我與這條傳說中的路彷彿在夢裡結緣,它像是運命注定與我邂逅一般,在高二閒晃圖書館的破碎時光裡,排山倒海向我襲來。河流流經的地方,就曾經存在著溯溪而上的路。古老的道路通往危險的後山奇萊,未知的神秘世界;消逝的古道則通向一則一則將要被遺忘的地方傳說。

高三寒假我曾經獲得一個寶貴的機會,隻身前往彰師大參加高中生文藝營,當時我寫了一篇以探尋蘇花古道為主題的文章。可惜這篇文章是競賽情急之下的產物,從交卷那一剎那起,我只記得滿手汗溼,卻始終不記得自己寫了什麼。在各地寫作好手群聚的競藝場合上,寫一篇以尋找家鄉傳說做為主角的文章,實是一種故鄉主義浪漫情懷使然,也不知道哪來的神力,一篇洋洋灑灑的古道文章就這樣寫成,事後回憶那樣的景況,全只剩下砰砰亂跳的心跳聲而已。高三下學期的這篇〈深山中一條活力的溪〉,既是對自己前作的湎懷和仿作,也是對不復可得的泉湧文思之遙遠懷想。

這篇文章比起我失落在競技場上的前作,因為題目的規範而有些不同,書寫範圍縮小,格局也改變;寫風景來帶歷史,正相反於前作的書寫策略。現在來看,這些都是渾話了。這麼樣悠閒的文風,今天的我是怎麼樣都找不回來了。即使這篇文章是為了聯考而寫,都比現在為自己而寫要來的有信仰。高中三年級18歲的自己,不知道哪來的寬宏生命觀,在每一篇青澀文章裡都看的見痕跡。此所以我這樣鍾愛這篇文章,不是隨心所欲,更能看見自己曾擁有的無窮氣力,現在腦子裡填充的事情多了,寫紡織娘、山蕨再無可觀了,也只能po舊文話當年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