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媽娘家的戶口名簿,大概是較老的一份...,看得出來阿媽的媽媽纏足的狀況。)


馬總統上任的那一天,是我的戶政日,專程回家除了上法院跟我媽公證以外,又去了一趟戶政事務所,把我家祖宗在日本時代能找到的戶口資料全都影印回來,印一張A3大小20元,我花了260元,可見我家族牽涉份子多麼龐大.....

看著牆上一大本一大本的古老戶籍資料,很難不佩服台灣總督府執行戶政的決心。當然現在想起來,戶政制度是讓台灣人成為日本人,不再是中國人的方法之一,戶口是對國民的保障,也是對國民的束縛。當然對我來說,是珍貴的記錄,畢竟我的祖先們不太在意是否被後人忘記,而他們也真的差點被遺忘了。

日治時代戶籍資料只是一張很薄很薄的紙,像小時候我們寫毛筆字在用的那種輕飄飄材質,風一吹就會順著風向自顧自的皺起來。戶政人員在幫我印的時候,我真擔心他一不小心就會弄破它們。

很可惜不能拿到彩色掃描圖檔。

我的阿公小時候曾被領養,所以我希望也找到原始家庭的資料。戶政人員像在玩連連看,一聲不響的在資料庫裡兜來兜去,結果連阿公的生父母家族都找到了,總共三個家族都找到了,好犀利啊!

結果,所有人都是福籍,連嫁進來的女士們也都是。也就是說,我十之八九是個福佬人。雖然我一直希望我有一點點平埔族的血統,一點點都好。畢竟我們住在蘇澳好多代了,清領時期,蘇澳是一個族群複雜的地方。南方澳住著平埔族,永春往山區就是泰雅的地盤,還有一小塊區域是傳說中猴猴族曾經徙居的地方,街上則有漢人。樺山資紀還來過這裡,跟南澳泰雅族人見面,他的書都有寫。

無論如何,戶口名簿裡面有一些有趣的東西。女子嫁人,原來的做法是冠夫性,像我阿公的媽媽叫做徐林氏阿粉,但是我阿媽那一輩的女子,嫁人後並不是冠夫性,而是直接改姓,她就從李氏阿免變成陳氏阿免,這有可能是政策使然,不過戰後戶口又登記為陳李阿免了。昭和14年以後出生的,開始取日本名,我們有芳太郎、富美子、富士子。陳富美子是我大姑姑,她出生於1945年,現在叫做陳富美。

這使我發現,當我想起我的長輩時,從來沒有意識到他們出生在一個日本的時代,除了我阿公阿媽都出生在大正時期,阿公疑似上過公學校以外,就連我的大姑姑也曾是作為一個日本人出生的。時代的感覺從來沒有離我那麼近過。

我有兩位夭折的雙胞胎伯父,他們在出生後兩天就過世,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居然也有報戶口。反而是我阿公的父親並不在戶口資料內,我阿公身為戶長,前任戶長就是他阿公,我阿太,阿祖就這樣人間蒸發了?

很顯然,這些資料並不是日本時代戶籍資料的全部。戶政人員跟我說這已經是他們擁有的最早資料,但其實我手邊這三個家族的戶口名簿並不是同一時代的戶口名簿。有一份甚至因為搬家所以寫了一份新的,是昭和時代產物了,那一份上面就不再有種族、纏足、種痘、阿片吸食這樣的欄位,不曉得是在同化政策下,這些都已經不再需要,還是戰爭時期物資缺乏,戶口名簿就簡化了?

雖然我們不是什麼有名的家庭,但是我要把家族樹狀圖畫出來。這應該是蠻好玩的。
話說回來,我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正港的福佬女孩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