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海角七號》官方部落格 http://cape7.pixnet.net/blog/)
 
前一陣子有位片商大哥,一位不很得志的創作者問我:你還記得最近一部去戲院看的國片嗎?
我側著頭想了想,其實很有可能是幾年以前的《國士無雙》吧。

好,這是我們看待國片的其中一種邏輯。這個邏輯系統包括,去看看國片因為反正一年也沒有幾部,很容易一網打盡,做系統性的比較跟追蹤關切,然後可以做個全年盤點,像新聞局每年都要出電影年鑑一樣。還包括每年關心誰拿到輔導金,輔導金作品上映了,去看看作品怎麼樣。包括某某企劃獲得外國資金注入及外國技術的支援,現在拍好了,聽說某些地方做的不錯,看看吧。還有,身為一個系出學院昨日黃花的電影靈魂,走進戲院關心一下國片的機會至少該跟捐血的頻率一樣才是吧。簡單來說是一種小國寡民的邏輯,把台灣電影當作小國,我們自己當做寡民的這樣一種看電影談電影邏輯。

其他國片我沒去看的就不說,至少《海角七號》雖然出身這個邏輯,成品卻已經要掙脫這個邏輯了。我覺得唯有電影跳開那種邏輯,才會'好看'。當然電影不可能拍到十全十美,我的'好看'是說,讓觀眾願意擁抱,哪怕只是一個角色一首歌或一場戲,那是一種電影熱情的釋放,一種電影從發明之初就已經擁有的夢想的氣勢,不只是測驗,不只是交卷,不只是下一次會更好的預告片。

說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很難耶,在台灣電影的市場狀況跟我身上的脂肪存量差不多的情形下,要怎麼樣把脂肪熱情集中起來燃燒成火炬,真的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裡指的是絕對專業的技巧了,包括劇本,選角,台詞,攝影,聲音,燈光,表演,音樂,後製合成,剪接,還有在台灣來說簡直是一切的一切切的....導演,以及應該跟導演一樣是一切的一切切的....製片。這些人真的有拿出了不起的專業,還要能彼此像七巧版一樣拼起來,最後成就...不要說完美啦,但是完整。當然要挑還是有很多可挑,可是難以挑剔的就是黑暗中觀眾爽朗的笑聲跟坦然的淚痕,這是電影製作的每個環節連接起來,有成功達到化學作用的明證,情比金堅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