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我們去了一個奇怪的地方,看了一個奇怪的影展。
輕輕鬆鬆的聊天看片喝飲料,我們原本以為那個影展應該是會那樣的,
結果沒有,我們在一個弔詭的情狀中默默的看完幾部聲音表現實在很難令人接受的DVD。
座位和投影設施的安排也稱不上完善,這是一個生澀到不能再生澀的「影展」,
工作人員都挺狀況外,而我則覺得在家裡看片可能還比較舒服過癮。

但我是真的真的認為,這種小型沙龍式的映演將會成為往後電影,
或者更直接的說是獨立電影,很重要的展演模式。
電影不一定要是現場唯一的亮光,也不一定要是唯一的聲音,
觀眾享受電影,不僅是電影的形式內容,更要加上映演場地提供的舒適和私密。
我們可以輕聲聊天,隨意的吃吃喝喝,讓影片開啟彼此之間的良好互動,大家度過愜意的幾個小時。
即使昨天的經驗不算很成功,至少是一個很有意義也很具前瞻性的試探。

不過昨晚讓我感到最驚奇的,是有一群人像是一個俱樂部一樣,
每年的固定時間聚在一起,訂立一個目標,以DV共同創作一部短片。
今年的題目可能是愛情電影,明年可能是驚悚片,以數千元的超低成本並利用週末假日拍攝,
劇組成員輪流在劇中演出,互相出點子,不強求技術表現也不忌諱模仿,一切只是為了興趣好玩!

我心裡聽得羨慕不已,心想這樣子拍電影該有多好。
包括我在內,太多同學有眼高手低的狀況,想得很多,能做到的卻很少,
我這才明白當我們連怎麼使用電影語言都還沒學會,就一個個盡想著自己的故事和理念時,
拍出來的東西可能有多麼慘不忍睹。
這種事情年年都有,總覺我們班特別嚴重。
同場另一部同學的畢業製作,絕美的燈光攝影和美術氛圍,兜兜轉轉卻湊不出一個敘事的脈絡來。
大家都是很有想法有很肯衝的年輕人,我不禁得埋怨我們受到的"令人羨慕"的電影實作教育,
實習課從沒有一個比較具體的實作題目,我們或許可以練習拍類型電影,練習拍一場餐桌上的對話,
練習在劇本中給角色加上小小的習慣,讓他能夠生動一點,但很可惜,四年來我都沒有看見。

這些自由創作的課程是開給藝術家,然而藝術家總是少數。大多數的我們,學了電影總是要吃飯的吧。
可惜四年下來,我們的創作大多數不具備進入市場的基本能力,
喔沒關係,其實我們也沒有所謂的電影產業?
我的想法可能有點過度偏激了,認為總是要會拍一個中規中矩的電影,再來才是發揮個人所長的空間。
不是每一個藝術家一開始就能不凡,任何藝術還不都是一個產業,有市場,也有殘酷的規矩。

只是那種單純因為好玩而拍片的初衷,真的有深深打動我,
長大了才知道作品本來就不只是自己的東西,所有的藝術品也都不是。
我們被教過怎麼作,從而有一天發展出自己的風格,我們有被教過,畫畫的跳舞的,我們都有被教過。
我們被老師的觀點審視過,也被市場機制(考試制度?)檢視過。
既然能夠堅持的並不是那麼多,為什麼大多數的我們仍然在心裡執拗的堅持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